媽媽塑料飯盒微波加熱,搞到女兒性早熟

媽媽塑料飯盒微波加熱,搞到女兒性早熟

中国一名8岁女孩婷婷,是汪笛医生最近门诊中的一位患儿。这一天正好放学,妈妈早早带着孩子到了杭州市一医院小儿内分泌专科。起因是婷婷的胸部发育了。

医生询问婷婷的妈妈,有关女儿的饮食习惯。医生问婷婷的妈妈,“家里盛放食物的餐具都是什么材质?”婷婷妈妈想了想,“好像塑料居多。”

媽媽塑料飯盒微波加熱,搞到女兒性早熟

当天,她手上正好拎着女儿的午餐盒,汪笛一看,这只饭盒是塑料的,整体已经泛黄,明显经常在微波炉里加热,四边的塑料已经焦糊。她推测,问题可能出在饭盒上。

“每当有孩子确诊性早熟,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反思日常饮食是否存在过错,绞尽脑汁回忆孩子到底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。其实除了食物,还有一样大家完全想不到的东西有关,就是装食物的容器。”

塑料制品中通常存在一些类雌激素的物质,如邻苯二甲酸酯、双酚A等。进入儿童体内后,身体不容易识别,可导致内分泌紊乱。除让女孩性早熟,还会使男孩性发育迟缓、精子生成障碍、精子活力下降等。

塑料饭盒加热 释放化学物质

“女孩的饭盒每天都需要加热,反覆使用,容易促使这类化学物质析出,在儿童体内蓄积,难以被代谢。”汪笛说,即使是宣称不含双酚A的塑料饭盒,也可能含有类雌激素的替代成分,最好不要在高温下反覆使用。

结合骨龄片,医生汪笛判断,婷婷有了性早熟的征象。虽说目前的身高比同龄女孩高两3公分,但骨龄对比11岁女孩的标准,身高却足足矮了12公分,长高潜力不大,预测终身高不到150公分。

“胸部发育可以通过打针进行抑制,但骨龄却没法减小,只能延缓,有些可惜。”听了汪笛医生的一番话,婷婷妈妈忍不住哭了起来。

医生汪笛说,“国外已有研究证实,我们身边的塑料杯、矿泉水瓶、外卖餐盒,厨房里的包装袋、保鲜膜、食品罐头,洗漱台上的化妆品、清洁用品、去污产品,孩子房间堆积如山的玩具等,都可能含有类雌激素物质。”

汪笛说,类雌激素可以通过皮肤、消化道、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,让女孩出现性早熟,让成年妇女出现子宫卵巢肿瘤、不孕不育等问题。它还会通过胎盘,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,影响到女宝宝将来的卵巢功能。

平时,小朋友的塑料饮水杯不要盛放热水,婴儿奶瓶最好用玻璃瓶。不要购买劣质玩具或家居用品,塑料饭盒、塑料餐具等不要反覆加热使用。

性早熟影响孩子身心健康

儿童内分泌专科门诊号源需秒杀,患儿中90%是女孩,8岁前第二性征发育,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,是儿童性早熟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佐证。性早熟,已是一个敏感的社会话题,由此带来的早初潮,骨骼提前闭合,成年身高偏矮等后果,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,值得社会的关注和反思。

每次坐诊后,汪笛多感触至深。孩子都会经历的青春期发育,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,甚至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人们还是没能彻底弄清楚其中的机制。但有一点非常明确,激素,尤其是性激素,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如今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,但“吃得好”不等于“吃得健康”。祖辈们给孩子“补一补”,虽说是爱孩子,却也让他们面对营养过剩、体内激素水平失衡的后果。